千锋教育带你揭秘培训机构虚假宣传,诱导培训,欺骗消费者
从教育培训行业自身看,随着校外教育培训行业规范治理的不断深入,以及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转型发展,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将面临新问题。
一方面,行业洗牌过程中,学科类培训机构或停业或转型,但善后处理不力,甚至出现“卷钱跑路”,另一方面有些受新冠疫情影响,经营不善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假借政策因素趁机“甩锅”“金蝉脱壳”,导致部分消费者面临“上课难”“退费难”等问题,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二是新冠疫情以来,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加快线上布局,消费者权益保护涉及线上培训机构资质认证、培训质量合理评估、培训课程开放性设置、消费者信息保护等新问题。
三是在线校外教育培训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带来新问题,如捆绑销售、教育贷监管、线上课程隐藏网络游戏等。
“我国校外教育培训行业规范不断完善,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,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,仍有较大差距。”《报告》表示。
提醒消费者注意虚假宣传的手段
还列举了虚假宣传的手段,提醒消费者注意。
一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虚构学员培训案例、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,编造消费者评价数据;二是夸大培训机构实力,实际教学质量与体验课、试听课相去甚远。特别是一些线上培训机构,宣传“智能交互、即学即用”,实际上只提供教学视频、电子教材。三是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为售卖课程,刻意隐瞒部分职业资格证考试报名的条件限制(如必须大专以上学历或有一定相关工作经历人员才具备考试资格),诱导消费者缴费,甚至在有些消费者提出质疑后,承诺可以帮其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。
付费后,消费者也往往面临售后服务难的问题,比如售后“失联”、故意拖延退费、诱导换课等现象均存在。举例,部分培训机构退费条件苛刻,如以“超过退费有效期”为由不予退款,规定消费者参加促销活动赠送的课程只能在购买课程消费完后使用,一旦申请退款,赠课、优惠等项目将自动取消。
认为,当前校外培训作为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补充,仍有强大消费需求,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,行业调整伴生的消费风险还会陆续释放,强化校外教育培训消费者权益保护要引起高度重视。
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提出六点建议:一是完善相关立法,将现有政策中关于培训机构性质界定、设立审批、教育教学、教材使用、收费监管、服务合同、从业人员、法律责任等,探索以制定“社会教育促进法”的方式提升固化,推进其发展规范化、法治化;二是加强协同治理,确保落实“双减”意见的各类政策措施配套健全、有效落地;三是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,加强监管体系内外部的沟通协调,充实基层执法力量,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养;四是建立日常监管执法机制,在阶段性专项整治行动之外,加强行业发展规律研究,建立风险监测、研判、预警、处置长效化机制;五是加大培训机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,保障消费者预付资金安全;六是发挥行业自律作用,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、规范服务,发挥消费者协会参与立法、社会监督、纠纷调解、公益诉讼、警示教育等各项职责作用,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,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。
-
招商蛇口旗下伊敦新春开门红丨满房映初心 温情暖人间
-
四大热卖热水器同场竞技,德国宝即热式综合优势显著
-
九章云极DataCanvas免费提供100度算力包,极速部署不蒸馏满血版DeepSeek-R1!
-
AlphaGPT 与DeepSeek强强联合,打造更好用的法律AI产品
-
鲸心涤携手IPTV强势登陆蛇年春晚
-
韶音发布OpenFit 2 开放式耳机,开启舒适听音新时代
-
安德医美大健康产业园正式动工:引领创新力,打造全球一流医美科研园区
-
万店掌携手DeepSeek大模型:重塑连锁门店智能巡店新标杆
-
壹树健康于第十四届公益节荣获“医疗健康企业责任典范奖”及创始人宋怡然获评“年度责任商业领袖”
-
舒华体育助力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